信息参考
上海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实行先立主业再证券化
2008-08-01 [关闭]

  消息人士透露,7月21日以来,上海国资委和一些上海大型国有控股集团都在频频开会,议题均围绕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及其相关的国资调整规划。

  这位人士介绍,对上海国资意义重大的这份《意见》近期将出台,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管理者届时将拥有一份未来国资发展规划。“(国资委)各处室将结合各自工作,明确今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和三年、五年工作目标。”

  与上述层面的动作紧密相连的是,作为此次上海国资改革核心“资产证券化”的平台——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近期动作频频,十余家上市公司集中传出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的消息,其背后则涉及汽车制造、房地产、远洋渔业、电子产品等围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线的上海国资集团整体上市热潮。

  上述人士说,今年夏天,上海国资改革正在政策制订和资本运作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先立“主业”再“证券化”

  长期关注上海国资整合的宏源证券(15.45,-0.03,-0.19%,吧)分析师王智勇认为,上海最新一轮国资整合的路径可能分三步。首先由国资委摸清哪些企业需要控股和集团化,调整行业布局;第二步公布各国有企业主业,坚决退出非主业;第三步进行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

  今年2月曾撰写《后国资时代上海本地股机遇》的海通证券(22.65,-0.04,-0.18%,吧)研究员张冬云也认为,本轮上海国资重组的思路,一是寻找主业,二是整体上市。

  上海政府有关人士虽未明确对媒体阐释过此轮国资改革的战略规划和目的,但近期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与上述研究者意思相近的看法。

  在6月26日召开的上海国资系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仍面临不少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国资改革上,要解决一个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的问题;在国企改革发展上,要解决一个怎样增强主业竞争力的问题;在班子建设上,要进一步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沈红光说,一定要在一些问题上有实质性的行动和突破,要制定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改革方向、原则、举措提出要求。

  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则表示,国资委系统当前的工作是,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打造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走上市发展的道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非主业资产整合和中小企业改制重组等。

  可以看出,这两位人士对国资系统的要求,均有从“优化布局”到“增强主业”,再到“上市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的先后顺序的思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行动起来的,并非只有政策制订者,上海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均已开始布置主业加“资产证券化”路径。

  业内人士介绍,7月21-23日,上海最大的食品饮料集团——光明食品集团连续召开包括党政与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型会议,确定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事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在会上的讲话与国资委官员讲话精神“无缝连接”。他表示,光明食品集团首先必须重视做好聚焦主业、做强主业,包括做强做大乳业、糖业、酒业、分销业、连锁零售业等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其次,要以核心资产证券化为契机,加大内部重组整合力度,在去年“3+2”资产整合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重组整合。

  此外,上海水产集团、上海汽车(8.11,0.04,0.50%,吧)集团等大型国企,7月末均召开了讨论国资国企发展的会议。

  改革尚未进入高潮阶段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正在实施和拟实施资产重组的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共有13家,所采用的形式包括借壳上市、资产置换、A股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涉及资金280余亿元。

  不过,王智勇表示,目前上海国资整合带给市场的还多是投机机会,很多重组事宜或未启动,或迁延日久。只有真正将主业资产全部上市,提升A股市场的资产质量,才能既给证券市场带来重组后的价值投资机会,也标志着上海国资进入全盘证券化时代。以巴士股份(5.95,-0.04,-0.67%,吧)与久事集团、上汽集团之间的资产置换为例,虽然置换和注入方案已出台数月,但仅停留在纸面上。巴士股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8月还将召开董事会,根据最新的资产评估结果讨论最终重组方案。

  据了解,目前上海国资委的工作主题还是“规划国资布局结构和选择主业”,上市事宜仍排在其后。比如在7月21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专门召集了国有集团党委书记和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要求按照即将出台的《若干意见》,加强国资布局结构调整的规划,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加快主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业核心竞争力。

  张冬云认为,目前上海国资改革仍在做基础性工作。去年底至今,上海国资委在旗下资产的主业制订上才刚刚分两批公布了所属24家出资监管的国企集团主业,而投资类企业集团(第三批)、科研院所(第四批)的主业目录还在制订中。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此前在《上海国资》上撰文称,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的48家企业集团涉及79个行业,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国资欲从如此大规模行业中实现资产退出,自然并非一日之功。

  此外,从等待证券化的上海国资数量依然巨大这一情况来看,目前的国资重组也仅到“中游”。在今年2月召开的上海国资系统干部会议上,上海国资有关人士称,截至2007年底,上海国有资产总量为9600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占7成多,约为6912亿元。根据《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而目前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为20%左右。也就是说,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上海还需上市10%的经营性资产,约700亿元,这还不考虑上海国资总量每年两位数的同比增幅。

  还有分析人士则关注得更长远。他说,“上海国有资产的质地都很好,一旦上市,将拥有前所未有的金融平台和发展机遇。但管理体制依旧是最大瓶颈,包括股权激励、薪酬市场化等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均要考验上海国资的智慧。”

  或为全国棋局“试点”

  王智勇认为,此轮上海国资整合并非是上海特例,而是全国国资整合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视为央企大规模整合上市前的地方试点。

  据媒体报道,目前至少有包括沪、豫、浙、粤等12省市的国资部门下发了通过资本市场整合地方国资的文件,并制订了到“十一五”末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时间表。截至2007年底,地方国企资产约17.88万亿元。即便2010年前只实现10%的证券化,可注入A股的地方国资至少也有1.79万亿元。

  就上海本地因素而言,张冬云说,上海国资面临资本平台与产业优势明显不匹配状况,这种不匹配主要与行业资源过于分散、部分优质行业资源未进入上市公司等因素有关。今后,围绕“四个中心”建设,金融、房地产、商贸、文化传媒与医药流通产业等将是上海国资整合的重点领域。

  在具体的上市路径选择上,海通证券宏观研究部经理陈露表示,上海这轮国资改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利用壳资源,在主业经营不善、资产被剥离的同时,控股公司优质资产装进壳公司,比如巴士股份;第二种是资产注入型,如三爱富(10.32,0.09,0.88%,吧)。第三种是整体上市,如外高桥(13.80,-0.27,-1.92%,吧);第四种是产业链整合,如上汽集团。

  至于对国有集团非主业资产的处理,王智勇认为,企业将通过改制、放小、集中处置和向以其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转让等方式逐步剥离。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