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石齐平:中国内需战略的三个新思路
2008-11-26 [关闭]

    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阴影下,中国政府宣布未来两年投资四万亿元振兴内需,以确保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此一决定备受国际关注及肯定,因为它有利于全球对抗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反景气循环"的对策中,中国罕见地调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角色与属性:(1)将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调整为"适度从 宽";(2)将财政政策从"稳健"调整为"积极"。换言之,不但宏观调控明显地转为"扩张性"的方向,财政政策也将承负起更关键的角色。
  在"反景气循环的对策"中,本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就各自有不同的角色与任务:货币政策优于控制物价,一如过去一、两年人们看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对稳定 物价的效果,但对刺激内需,效果未必明显,目前各国均持续调降利率,及日本长期维持零利率,均为显例。振兴消费与投资,主要还要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国 政府在判断物价基本已受控制,内需又亟待刺激下,大胆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方向,十分果决明智。
  两年折合约六千亿美元的庞大支出计划,不仅中国,在国际间也是罕见的,其能拉动内需,对今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一定程度的贡献,应属必然。需要提醒的 是,由于庞大支出,多需依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的操作,因此,如何能确保资源配置的效率及防止腐败的发生,亟须作好配套的机制。出手更快,出拳要 重之外,出招也要讲究准、精、省、要重视效率,更要防腐。
  对中国而言,这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大变局,除了是"危",必须妥善化解,更是个"机",应该好好把握。谨提出几点思路,供参考。
  一、内需的"非公化"。一般传统内需政策,都是政府通过税收及发行公债,筹措财源,然后编列预算,并由公共(政府)部门执行。
  其实,许多基础建设及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不一定都要靠政府"亲历亲为"。以发达国家为例,普遍灵活运用BOT(建设、营运、移转)机制,引入民间资 金,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方面通常也提高了资源运用效率,三方面也可降低腐败机率。目前中国社会储备丰裕,让更多民间资本投入理论上是有利 可图的建设,是应该努力的方向,关键是在搞好一套相关的政策、机制与法制。这是软建设,同样重要。
  二、内需的"区域化"。说得明白点,就是将"中国内需"扩大延伸并覆盖到"泛亚"地区。换言之,就是在地缘上以中国为核心,将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 南亚、中亚视为一个整体地理板块,构建泛亚基建大驾构。这个地区,全球外汇储备最丰裕集中,过去,以之购买美国国债,最终运用花费在美国境内。现在,整个 亚洲都亟需建设,何不通过发行亚洲债券的方式,进行泛亚大建设。这不仅可以拉动中国内需,也可以拉动亚洲内需,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亚洲,也有利于全球。
  三、内需的"国际化"。这次全球经济大衰退,估计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全球资本即便挤去了泡沫,仍然十分巨大,苦于缺乏投资机会。中国内需或泛亚建设 的"内需",除了可以靠本国或本地区的资本把住之外,同样可以通过开放国际标,大规模地引入全球资本。一如上个世纪,美国也是引入大量国际资本进行美国建 设。"世纪性的全球大衰退(上一次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理论上只能靠两种方式解决,一是战争(上一次靠二战),一是建设。人类不该重蹈覆辙, 因此只能有一个选择,而中国及泛亚大建设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对中国而言,既是"化危"又是"抓机"--世纪性的机遇。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