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上海资产整合故事策略报告
2009-05-22 [关闭]

本报告关注点:
我们观点:上海板块理论上仍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
指出上海板块未来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对上海板块行情的理解,上海板块的走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去年中期特别是6、7月份的一波上海国资重组行情,这波行情可以理解为随着上海国资改革的推进,可以理解为事件驱动性的行情;第二个阶段是去年年底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上海迪斯尼项目的逐渐清晰、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规划获国务院的批复推动上海板块概念股的大幅上涨。
上海板块未来理论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受产业结构制约,上海经济未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比较有限。而地方国资改革、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和近期批复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是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从上海地方国企与其上市公司的ROE和利润比较来看,上海地方国企本身存在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这也为未来的上海国企重组和整体上市提供了想象空间。最后,国内外经济的回落和股市的前期调整带来的并购成本的下降和保增长的现实需要为上海加大国企整合力度和进程提供了动力。
“上海故事”持续到何时。首先,按照相关条件假设估算,上海地方国企未来理论上能注入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规模空间大约2530亿。其次,按照相关条件假定,上海地方国资的理论上涨空间大约有109.88%的上涨空间,上海地方国企指数对应的理论上涨“顶部”点位大约为3774.88点。
投资机会:
一、通过资产整合内在价值或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的公司,建议关注上海汽车、上海电气等上市公司。
二、国资整合事件驱动型的投资机会。我们预期建筑、地产、基础设施、医药、电气设备和金融有望成为上海国资委整合的下一步重点领域,建议关注上海建工、上海机电、大众交通、海博股份、申通地铁、上海机场、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中华企业、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等上市公司。三、两个中心和迪士尼间接受益股,关注陆家嘴和东方明珠。四、壳资源的交易性机会,关注有望成为壳资源的海博股份、第一医药、中西药业、金丰投资等
1. 国企重组催动的上海板块激情走向何方?
近期,二级市场上的上海板块备受市场关注,上海地区指数与上海地方国企指数涨势凌厉,这些指数大幅跑盈大盘。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场热点切换频繁,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之际,二级市场对上海板块的热情和关注丝毫不减,使上海板块成为二级市场备受关注的重点投资领域。
从去年以来上海板块走强的路径的来看,自我们在去年4 月开始推出专题报告《从上海国企改革看地方国企投资机会》和8 月推出专题报告《上海国资后续整合依然值得期待》以来,上海板块的走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去年中期特别是6、7 月份的一波上海国资重组行情,这波行情可以理解为随着上海国资改革的推进,市场初步预期反映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事件驱动性的行情;第二个阶段是去年年底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上海迪斯尼项目的逐渐清晰、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规划获国务院的批复,将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对外开放“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上海再次推进资本市场的风吹浪尖,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进而推动上海板块概念股的大幅上涨。
不言而喻,从上海板块这几次走强的路径来看,至少从表面上看上海板块的走强离不开上海自身的一些事件的驱动,诚如上文提到的上海地方国资改革、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和近期批复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等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索,上海板块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上海板块未来的投资领域在哪里?上海板块的未来走势究竟是昙花一现就此止步还是再度升华成就辉煌,抑或归隐“股林”而默默不闻? 我们在下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回答。
2. 上海板块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了解,任督二脉是武功高强特别是内功高强的大侠在修炼之前必须要克服重要关口。只要任督二脉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从此威震江湖。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被书中的头号反角成昆用混元掌击中,反而打通了任督二脉,完全练成了九阳神功。张三丰,虽然有通天彻底之能,但是穷其一生,因未打通任督二脉,也只修炼了九阳神功的一部分,而张无忌却凭借奇遇巧合,就练成了全部的九阳神功。
武侠小说中所言虽然未必完全可信,任督二脉的作用依然被中医和道家的养生所称道,但这与上海板块的未来走势有何关联呢?
我们认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上海地方国资改革、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和近期批复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等事件就是打通上海经济结构转型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的“任督二脉”。这些事件将由点及面,逐渐发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将由前期偶然性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将逐渐过渡到受益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必然性的价值投资机会。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偶然性到必然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国企改革仍有望成为推动上海板块走强的重要动力。
从上海地方国企改革的背景或基本面出发,上海地方国企改革是上海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向服务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海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环。
2.1 上海经济结构约束了上海经济进一步增长空间
从上海宏观经济运行来看,上海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 年代和本世纪初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后,上海经济未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比较有限。主要的原因是,上海本地旗鼓相当的产业结构是制约上海经济未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上海无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无广阔的地域,上海依靠工业和进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开始显示出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空间的迹象,而且在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属性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外部需求的变化将加大上海经济波动的风险。因此,上海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依靠先进制造业和促进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寻求上海自身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这一角度出发,上海地方国资改革、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和近期批复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是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和近期批复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三产业中的商务会展、地产、传媒、广告、商业、酒店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2.2 上海地方国企存在较大部分的盈利资产未注入上市公司
从盈利能力来看,上海地方国企及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明显与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不相匹配。因为上海地方国企及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分别要低于全国和全部A 股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上海必须采取更大的力度以国企资产重组来推动国企改革,提高上海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实现国资的报纸增值的目标。从纵向比较来看,即上海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与上海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来看,上海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上来看,上海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ROE 要高于上海地方国企的ROE 水平,而且上海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利润占上海地方国企利润总额的比重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上海地方国企本身仍有部分的盈利资产未注入上市公司,因此,这为上海通过资产重组和整体上市带动地方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ROE 的变化趋势来看,上海地方国企的ROE 自2001 年-2006 年上升幅度要大于上海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幅度,说明上海地方国企本身存在的部分优质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强,这也为未来的上海国企重组和整体上市提供了想象空间。而且通过资产重组或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有望获得大幅提升,这反映在投资上,这些上市公司理应获得更大的估值溢价,这也是推动上海板块持续走强的重要原因。
2.3 国内外经济回落和前期股市调整有利于刺激资产重组国内外经济的回落和股市的前期调整为上海加大国企整合力度和进程提供了动力。首先,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大幅回落,产品需求市场的萎缩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和产能过剩的压力日趋紧张。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为经济回暖后取得资源优势占取市场先机成为当务之急。从上海来看,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2%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6 大行业的景气大幅下行,今年前2 个月,这6 大行业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4.7%。上海6 大重点发展行业景气的下行,客观上要求这些行业必须通过资产整合与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当前的经济萧条。
其次,经济回落带动股市的大幅调整,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的成本。随着大盘去年以来的回调,上海地方国企指数也大幅回落,目前上海地方国企指数已经调整到2006 年年末到2007 年年初的水平,这将大大降低上海国资重组中收购股份的成本。此外,我国去年以来印花税的调整,使得重组并购的其他成本费用也大幅降低。
最后,从日本60、70 年代工业结构调整及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来看,经济放缓时期是刺激企业并购重组的高潮时期。日本60 年代和70 年代是日本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的高发时期,而且兼并的数量也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朝鲜战争爆发到1970年20 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总共8100 起,到1970 年-1980 年10 年期间里,企业兼并重组的案例急剧增加到10210 起。
3. “上海故事”持续到何时
资本市场上的“上海股市”持续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上海地方国资未来注入资产的规模空间有多大?二、上海地方国资未来注入资产后上海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提升的空间有多少?为此,我们先看一下,上海地方国资整合的思路如何,上海地方国资整合的思路或路径是决定“上海故事”持续到什么程度的关键。
3.1 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是上海地方国资整合的基本思路
我们在去年4 月初发出的策略专题报告《从上海国资改革看地方国企投资机会》一文中对上海未来地方国资整合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判断。我们主要结论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分类推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中;借助资本市场,推动国资国企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集团核心资产集聚和主营业务发展的主要载体,并依据主业加快企业集团的非主业剥离。
按照《上海市 “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三个着力点”、“五项战略”和“五大目标”的要求,上海将推进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推动优质资产和资源向关键产业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实施政策聚焦,集中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经营的世界级大企业集团。
上海市 “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主要内容
“四个原则”
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以适应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据调整国资布局和结构;坚持监管分类分层的原则,按照企业资本结构、功能定位和所在行业等方面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和考核评价方式;坚持发展集成集约的原则,强化资本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坚持改革一司一策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企业改革重组。
“三个着力点”
着力推进产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推动优质资产和资源向关键产业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着力推进监管法制化。
五大总体目标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有资产总量年均增长保持10%左右,到2010年总量达到1万亿元左右。
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加快推进国有资本从传统产业、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集聚,到2010年,50%左右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8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大型、特大型控股公司(集团),80%的制造业大型企业国有资产主要集聚于开发区、园区、基地;
改革目标:到2010年,逐步收缩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户数,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中,80%左右的市属行政事业性的企事业集团完成多元化改制;
科技创新目标:到2010年,重点产业集团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左右,力争完成3-5项原创性技术开发项目,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发展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监管体系目标:健全出资人监管体系,对专业性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和产业性集团实行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13588” 具体目标
“1”指“十一五”期间,国有资产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一成左右,到2010年总量达到1万亿元左右;
“3”指三成以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进一步提高;
“5”指五成左右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聚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8”指八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产权多元化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
后一个“8”指在社会事业领域八成左右的市属企事业集团探索实施多元化改制。
3.2 能注入上市公司的上海国有资产近2530 亿元
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看,上海地方国企未来能注入上市公司(72 家国资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大约将近2530 亿。首先,从最新的上海国资整合的政策导向来看,4 月8 日上海召开的最高级别及最重要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出席。市长韩正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未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从现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要形成3-5 家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国资集团公司,形成5-8 家全国布局、产业领先的公司,形成20-30 家有主业竞争力的蓝筹上市公司。”
从上海地方国有资产规模来看,2007 年上海地方国有资产突破1 万亿元,2008年上海地方国有资产达到了11500 亿元。按照上海市市长韩正提出的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从18%提高到40%计算,未来上海约有2530 亿元地方国有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3.3 上海地方国企指数大约有109.86%的理论上涨空间
为了对上海地方国企指数未来的上涨空间从理论上做一个保守、简单和粗略的大致测算,我们首先对这一测算模型进行如下的假设:
1、上海地方国资未来重组的平台为上海地方国资72 家上市公司;
2、上海地方国资未来重组的方式单一,为资产注入;
3、上海地方国资未来资产注入采取定向增发购买的方式;
4、定向增发的价格按2008 年9 月30 日前20 个交易日上海地方国资平均价格8.94 元计算;
5、不考虑增发费用;不考虑分红;
6、增发后PE 保持不变(即21 倍)
7、上海国资委一次注入上市公司2530 亿元;
在做了如上的假设后,我们假定p 为上海地方国资指数的平均价格,那么上海地方国资指数未来上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Δp = ΔPE + ΔROE + Δ每股净资产
其中,Δp为对p 求自然对数后再求导,即粗略表示p 的增长率,其他类似;
按假定的资产注入规模和增发价格,这将增加上海地方国资上市公司的股份为283 亿股,上海地方国资的总股份将由2008 年9 月30 日的1037.02 亿股,增加到1320亿股,增发后的每股净资产将由增发前的3.37 元增加到4.56 元,增长了35.3%。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方面,2008 年三季报显示,上海地方国资的ROE 为8.31%,上海地方国资资产注入后上海地方国资的ROE 水平参考日本70 年代中后期工业结构调整后所有行业平均20%的ROE 水平,ROE 未来上涨的空间约为140.67%。那么在上述假设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上海地方国资指数相对2008 年9 月30 日的1367.71 的点位,未来上涨空间大约有176%的理论上涨空间,对应的理论上涨“顶部”点位大约为3774.88点。相对2009 年4 月17 日的点位1798.76 点,上海地方国资的理论上涨空间大约有109.86%的上涨空间。
4. “上海故事”如何演绎
4.1 正在演绎的特征分析:资产注入与辅业剥离共舞
2008 年以来上海地方国资整合进程(略)
从2008 年以来上海国资整合的特征和案例来看,资产注入和辅业剥离构成上海国资整合的两大显著的特点。资产注入主要是指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辅业的剥离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按照上海国资委出台的四批监管企业主业目录(见我们的2008 年4 月的策略专题报告:《从上海国资整合看地方国企投资机会》),将与主业不相关或不符的资产剥离,从而使得上市公司能专注主业经营,进一步将主业做精做深。像广电电子、巴士股份、三爱富和上柴股份的重组案例,都说明了上海地方国资整合中资产注入和辅业剥离的显著特点。
从上海地方国资整合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集团内整合与跨集团整合。集团内整合主要根据上海国资委出台的主业目录将大股东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像三爱富、广电电子等上市公司。而跨集团整合主要是根据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行业及该行业内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的主业目录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像上汽集团、上海电气及上海医药集团与上实集团的重组案例。
4.2 未来关注的上海国资整合:(地产、公共交通、电气设备、医药、金融)
4.2.1 建筑和地产行业:重点关注上海建工与中华企业
从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的主业来看,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地方国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地产集团与上海实业集团公司。但从资产重组整合的角度,我们认为上海建工集团与上海地产集团在房地产方面的整合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整合主要体现为集团内部的资产整合。因为2007 年下半年上实集团将集团内的房地产资产已经注入到上市公司上实发展中。
从上海建工集团来看,按照上海国资委出台的上海建工集团主页目录,上海建工集团未来的主业除了建筑工程外,还有商品混凝土及构件制造和房地产经营等主业。而从上市公司上海建工来看,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建筑工程。按照上海国资委确定的“使上市公司成为使上市公司成为集团核心资产集聚和主营业务发展的主要载体”的国资改革思路,上海建工集团旗下的建筑构件与房地产类资产有望注入上海建工。
从上海地产集团来看,我们认为上海地产集团的整合的方案有可能是金丰投资房地产资产注入中华企业。主要的原因是:
首先,从两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两家上市公司存在业务的互补性。根据两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华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销售与租赁,而金丰投资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与流通服务,两家上市公司业务在产业链上属于上下游的关系,因此上海地产有动力通过整合这两家上市公司的业务资源来提高房地产资产的盈利能力。
其次,从盈利能力来看,从整体上来看,金丰投资的盈利能力要高于中华企业。
从近几年的ROE 来看,中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要大幅高于中华企业。从巴士股份、上柴股份和上海汽车的整合案例经验来看,将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并入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以利于资产的整合,提高资产的效率。
最后,从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背景来看,在国内外经济放缓和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主营业务为房地产销售与租赁的中华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大幅下降,下降的幅度要大于中华企业的下降幅度,上市公司的经营形势比较严峻。经营形势的严峻,我们这也是推动金丰投资和中华企业资产整合的动力。
综上两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行业运行背景来看,金丰投资有可能被并入中华企业,由中华企业对房地产资源进行整合。而金丰投资有可能被作为壳资源
4.2.2 公共交通行业:关注强生控股、大众交通、海博股份和申通地铁
4.2.2.1 上海公交改革有望带来强生控股、大众交通和海博股份的交易性机会
近期召开的上海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工作会议宣布启动新一轮公交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上海全市公交行业将全面回归国有控股。这意味着,曾经历从国有推向市场这一“市场化改革”的上海公交行业,正重新回归公益为先、国有主导的模式。根据此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安排,上海将以久事公司为主体,实施浦西市区的公交重组,成立国有独资的上海巴士公交有限公司,并对大众等原公交企业实施收购兼并。而原巴士公交等资产从上市公司退出,逐步实现骨干企业国有控股。
在上海公交行业公益性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公交行业的公益性或国有主导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从投资机会的角度,主要有两类机会:一是重组类的机会,主要关注强生控股和海博股份。因为按照主业清晰的原则,上海国资委确定的光明集团的主业并无出租业务,而光明集团出租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博股份,因此光明集团的出租业务存在剥离的可能。同时,上海确立了以久事公司为主体的公交改革龙头,而久事公司下面存在出租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强生控股。在这种情况下,海博股份和强生控股业务上的同一性给予市场整合的空间。如果海博股份出租业务注入强生控股,那么海博股份还存在壳资源的交易性机会。二是公交业务剥离的交易性机会。根据上海公交改革方向,以前市场化的公交业务将来将全面回归国有主导,而目前在上市公司大众交通中仍存在公交客运业务,因此大众交通有望存在出售这部分业务的可能,进而带来短期交易性机会。
在2008 年上海财政收入开始大幅放缓的情况下,上海财政为地铁建设融资压力加大。从社保支出来看,2007 年上海60 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0.8%,2008 年上海社保局还增加了养老支出。1 月6 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与上海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 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 亿-180 亿元,占到了市级财政收入的17%-18%左右,而预计今年还需要增加60 亿-70 亿元才能把社保基金的窟窿补上。”另外,2008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为2382 亿元,而2010-2020 年地铁建设的资金需求将达到约2900 亿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一年上海财政收入。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上海财政收入继续下滑的概率较大,今年2 月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下滑8.7%,其中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下滑34.1%和20.4%,上海财政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要保增长就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但资金来源遭遇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境地。为此,上海如何为基础设施特别是地铁建设融资是一大考验。
一、利用申通地铁在资本市场融资或将是上海募集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上海地方政府为地铁项目建设融资主要有利用国企代发地方政府融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利用申通地铁融资等途径。但在当前债券供给,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券蜂拥上市,债券供给加大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转变,再加上近期市场对于宏观基本面“预期”正在发生转变,债市融资面临压力。新疆和安徽地方债券发行跌破发行价就是一个例子,4 月8 日,在上市第一天,安徽地方债跌破发行价,收报在99.98;这不是第一只“破发”地方债:4 月3 日,新疆债也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在随后的交易日里,其成交价继续走低。因此,通过债券融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并非最好的选择。
因此,利用资本市场筹资资金将是上海的一个重要选项。而且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一、随着近期市场的逐渐回暖,市场信心和心态已经有所恢复。
二、申通地铁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就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
从申通地铁2008 年报的基本情况来看,2008 年申通地铁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基本每股收益为0.17 元,比2007 年下降34.6%。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融资吸引力,注入资产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目前申通地铁主要资产为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2 号线、3 号线乃至已经运营的4 号线都是可以考虑的注入资产。在注入资产的空间方面,随着上海地铁网络覆盖面的扩大,申通地铁未来注入资产的空间相当大。
4.2.2.3 虹桥机场有望注入上海机场
4.2.3 电气设备行业:关注上海机电
集团公司及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国资委确立的集团公司主业目前上市公司主要业务行业类别及地位
我们认为上海机电有望成为上海电气通用设备资产平台,可能被上海电气注入通用设备(高精度机床,自动化仪表)的资产,主要的原因有二个:
首先,按照主业清晰的原则,根据上海国资委确定的上海电气集团主业,上海电气集团的主业是电力设备、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三类主业。而目前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电气和上海机电部分主业并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上海电气的机床类资产与上海机电的电梯类资产同属通用设备类资产。按照主业清晰的原则,机床类和电梯类资产有望进行资产整合。
其次,上海电气机床类资产有可能注入上海机电。当前占上海机电主营业务比重较大的是电梯及自动扶梯,其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而电梯与机床同属通用设备类产业,从提高资产效率的角度,机床类资产与电梯类的整合有利于提高上海机电的资产运行效率。
4.2.4 医药行业:关注上实医药和上海医药
从上海的医药板块来看,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中西药业和第一医药是上海医药类资产整合的重点方面。随着去年上海医药集团整体划入上海实业集团,我们认为,上实医药和上海医药作为资产整合平台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从上市公司业务类型来看,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上海医药和第一医药在主营业务上存在同业竞争或业务交叉。特别是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均涉及医药的开发制造及医疗器械的制造,上海医药和第一药业涉及医药的销售,从业务整合的角度,这些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整合的需要。
其次,从上海国资委确定的主营业务来看,第一药业有可能从百联集团业务中剥离。根据上海国资委确定的百联集团主业来看,百联集团主业并无明确涉及医药类业务。而根据上实集团的主业,上海国资委明确确定了上实集团医药类业务的运营。
最后,依据前面资产整合的可能性分析,中西药业和第一药业在完成资产整合后,有可能作为壳资源以供其它类资产的注入。
4.2.5 金融行业:关注海通证券和浦发银行
我们认为金融行业是未来上海国资整合中的一个重要看点。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获得国务院批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预期将对上海金融业的资产整合注入新的推动力量。在目前的上海上市的金融企业中,只有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基于此,我们预期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有望成为上海金融类资产特别是银行和证券的资产整合的重要平台。而从上海及上海国际集团的主要金融资产来看,上海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上海银行等金融类资产还没有实现上市。如果基于上海国资委确定的地方国资核心资产整合上市的思路,那么这些资产整合将存在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4.2.6 航运业:关注上港集团和长江投资
上港集团和长江投资作为上海航运与物流行业的重要的上市平台,有望受益近期获得国务院通过的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要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完善航运服务布局。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上港集团和长江投资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平台,有望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机会:1、政策受惠。随着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复,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有望提升到国家层面,预期后续的与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细则有望出台,特别在税收和信贷方面的政策有望出台以加以扶持。上港集团和长江投资作为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优惠政策出台。
2、资产整合的机会。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是港口资源的整合和物流体系的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建设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和完善航运布局成为建设航运中心的重要内容。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下,上海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有望加速。上港集团作为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有望成为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同时上港集团利用资本市场的有力条件也可以加速长三角地区港口资源的整合。另外,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一个体系完善、覆盖长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发达的物流体系,长江投资有望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4.2.7 两个中心建设间接效应:关注陆家嘴和东方明珠
从两个中心建设所带来的间接推动效应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以及迪斯尼项目有望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航运和商务服务业相关企业进驻,将有力带动上海地产行业的升温,上海地产股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如陆家嘴等。而且,上海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也有利于带动酒店旅游行业特别是商务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广告、酒店旅游类等与商务服务密切相关的行业也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东方明珠。最后,作为迪斯尼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迪斯尼电视频道,东方明珠有望成为这一项目的候选合作对象。
5. 投资策略
随着上海国资委四批监管企业主页目录公布完毕和上海国资改革进程的加快,能赫然列入这些目录的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有望成为上海国资委重点发展企业,也意味着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的结构未来将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大的格局的调整概率倾向于相对较小。那么,上海国资整合未来的看点在哪里呢?
1、通过资产整合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或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资产的整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公司有望在未来获得内生提升的投资机会,这些公司主要是上海汽车、巴士股份、上海电气、上柴股份等上市公司。
2、国资整合事件驱动型的投资机会。随着2008 年上海国资整合紧锣密鼓的加快,2008 年上海国资整合已经涉及到了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医药、精细化工。接下来,我们预期建筑、地产、基础设施、医药、电气设备和金融有望成为上海国资委整合的下一步重点领域,因为这些行业基本都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也是上海竭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行业,同时也是上海打造双中心战略的重点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建议关注上海建工、上海机电、强生控股、大众交通、海博股份、申通地铁、上海机场、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中华企业、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等上市公司。
3、壳资源的交易性机会。按照上海国资改革的整体思路,上海地方国资改革发展趋势是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而能以相对简便的路径进行上市的方式就是寻找壳资源,像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就是一个案例。而且按照上海国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对壳资源的现实需求。上海地方国资中仍有部分的优质资源未能上市,举例来说,在金融方面仅有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实现了上市,而且上海地方国资中金融资源丰富,如何实现这些金融类资产的上市将是一大看点。从关注壳资源的角度,建议关注有望成为壳资源的海博股份、第一医药、中西药业、金丰投资等上市公司以及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
(天相投顾)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