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解读“重庆经验”: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
2009-07-30 [关闭]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逆势上扬,GDP预计增长12%以上,全年有望达到14%。就此,美国《新闻周刊》刊文称:“重庆已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新引擎,形成了一道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的独特风景。”
  一时之间,“重庆经验”、“重庆模式”等词语频繁见诸报章,重庆经济发展机理也日益为人关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从纷繁的经济数据中发现了一条“红线”——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6年翻了两番。以此为基点,这位学者梳理出“重庆经验”的理论内核。
  46岁的崔之元,头发花白,他说“这都是胡思乱想的结果”。
  这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维活跃,国内外经济学理论信手拈来。他的演讲也充满激情,一位听众曾这样描绘:他站在台上,兴奋时一手插在裤兜里,一手捂在胸前,也许是思维太快,快到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给人留下有些结巴的印象。
  与崔之元交谈,也容易遇到一些“困扰”,因为他常常会“蹦出”一些英文。如果清楚他的学术背景,交谈者就不会感到奇怪。1995年,崔之元获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系,也曾在德国柏林高等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领域,着有《看不见的手的范式的悖论》、《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等专着。
  近来他受到各界关注,则源于提出并解释了“重庆经验”概念。
  去年11月中旬,来渝参加中国经济学第八届年会的崔之元,开始与重庆市相关领导接触。他惊讶于重庆经济快速增长,进而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随后多次到重庆调研。最近,他专门着文解读重庆的经济发展,概括为“重庆经验: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携手并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国有新论”:政府通 过国有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盈利,以国有资产的盈利丰盈政府收入,由此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能力降低对非公企业的税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在崔之元眼中,“重庆经验”有着怎样的内涵,是否具有普适意义,对重庆未来发展又将发挥何种作用?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崔之元,以期回答这些疑问。
  从国资入手解析重庆经济
  “国资增值”并不一定会挤压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国有资产增值带来更多的经营性收益上缴,使政府有能力减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其结果是“藏富于民”。
  重庆日报:随着重庆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的逆势上扬,经济学者日益关注重庆。而您选择从国资角度入手解读重庆发展,为什么会做这种选择?
  崔之元:重庆直辖后,国有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为1700亿元,到20086月底已经达到7000亿元,6年时间翻了两番,任何严肃的经济学者都会加以关注。更有意思的是,在“国资增值”的同时,重庆民营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到2006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五成,可谓占据了“半壁河山”。
  在一些经济学者看来,国有经济发展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国资增值”,国企扩张,将挤压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造成所谓的“国进民退”。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在重庆并未发生,而是我所概括的那样“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这种现象很独特,我将其总结为“重庆经验”。
  重庆日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崔之元:这种现象并不奇怪。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公有资产的市场收益可以降低对税收和国债的过度依赖,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具体来说,国家如果不能依赖国有资产的市场收益,就只能依赖税收和国债。但税率过高会降低个人和企业的工作与创新的积极性,国债过高又容易提高利率,不利于生产性投资。公有资产的市场收益增加,则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展。
  当然,米德的理论,是就一个国家来说的,但对于地方政府同样适用。
  “重庆经验”中“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的机理,恰好是通过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和带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从而产生更多的经营性收益上缴,使政府有能力减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重庆日报: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崔之元:重庆国有资产实力增强,政府财政支付能力随之提高,就可以推行减税措施。比如,当全国多数城市购房契税为3%5%时,重庆一直保持在1.5%;再比如,重庆一直执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即15%的企业所得税率,这些都或多或少与国资实力增强有关,有利于“藏富于民”。
  “重庆经验”包括“三大法宝”
  “五大注资”、“三不”政策、“三大平衡”是“重庆经验”的“三大法宝”。
  重庆日报:从您刚才的谈话中,能否得出这样的推论:“重庆经验”的一个重要基点是做强国有经济?那么,重庆又是如何做强国有经济的呢?
  崔之元:确实,实现“国资增值”对“藏富于民”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实现“国资增值”是“重庆经验”的核心。
  在这方面,重庆有3种具体做法:一是对市属国有投资集团进行“五大注资”,即国债注资、土地储备收益注资、存量资产注资、规费注资、税收返还注资,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的净资本金,加大它们的融资能力;二是实行市财政局对国有投资集团的融资活动不担保,各大投资集团之间也互不担保,集团内规费资金专款专用、不交叉混用的“三不”政策;三是投资集团资产负债、现金流、投入与资金来源实现“三大平衡”。
  我认为,上述三种做法可以称作“重庆经验”的“三大法宝”。其中,“五大注资”体现了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三不”政策和“三大平衡”有效地控制了国有资本的经营风险。
  重庆日报:从“五大注资”来看,“重庆经验”类似有些地方的“土地财政”,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区别?
  崔之元:近年来,“土地财政”受到一些质疑,但也应该全面考虑。香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原因是税率很低。但人们容易忽视一个现实——香港之所以能够承受低税率,是因为香港政府有一大块公有资产——土地,其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拍卖收益为政府所有。
  目前,世界上社会分红发展得最好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石油归全民所有,石油开采权拍卖收益向居民分红。因为有公有资产收益,阿拉斯加州还取消了州个人所得税。
  由此可见,用好土地等公共资源,惠及广大市民无可厚非。同时,国债注资、存量资产注资、规费注资、税收返还注资,是重庆独特的增加国有净资本 从而带动社会资本的形式,它真正用活了国有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五大注资”的理论含义很深刻,它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经济,不是国家行政权力任意干预的经济,而是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运营增值的经济。
  重庆日报:您刚才提到,“五大注资”可以带动社会资本,这里面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其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何种作用?
  崔之元: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在国有经济实力不强、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采用BOT模式,即请社会资本修建,允许其运营收费,收费到一定期限后转让给政府。其间,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市民就要承受过多的路桥费。
  重庆利用土地储备收益给市属国有投资集团之一注资,既可以用活公有资产,又带动民间资本,还能减少群众压力。因为这样,重庆可以先邀请民营资 本或外资搞BT(建设后再转让),然后国投公司很快回购它。因为路桥等一旦建成,周边土地收益就会上涨,国投公司就有了来自公有土地增值的资金注入。跨度号称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就采用了BT模式。
  可以说,“五大注资”增强了国有经济实力,实现了“国资增值”,同时也有效地强化了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近年来,重庆基础设施加速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重庆经验”将在实践中完善
  重庆用直辖后的10多年时间,初步摸索出一套经验,而新一轮的城乡发展将为“重庆经验”注入新的内容。
  重庆日报:可以说,您所说的“重庆经验”,助推了重庆过去10多年的发展。那么,在重庆新一轮发展中,“重庆经验”又将发生什么作用?
  崔之元:“重庆经验”将在“五个重庆”建设中大显身手。“五个重庆”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不可否认,建设“五个重庆”需要大量投资,其间就需要“重庆经验”发挥作用。
  例如,重庆把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和“宜居重庆”建设结合起来,将建大量保障性住房和中低档商品房。另外,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也需要在中央商务区建设上千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其间,有雄厚融资能力、政府主导的开发公司,可“坐庄”率先自建写字楼或保障性住房,投下第一块“石头”,地产商看房子起来了,地块收益提高了,就会跟进,整个地产投资随之增加热度。
  重庆日报:除了在新一轮发展中活用已有的经验,“重庆经验”的内容是否会随着重庆发展而日益丰富?
  崔之元:“重庆经验”是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也必将在下一轮实践中加以丰富。当前,重庆正在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将极大地丰富“重庆经验”的内容。
  目前,重庆已经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图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这种探索,是在用活城市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活农村土地资源。
  具体来说,地票交易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能够远距离、大范围地转换,从而大幅提升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如果重庆一年有一万亩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后取得地票进行交易,以目前每亩交易价格10万元左右计算,每年将有10亿元从城市流向农村。这就是一个国资如何进一步增值,同时实现“ 藏富于民”的问题。
  重庆日报:如此看来,“重庆经验”将在发展中逐步丰富内容。但是,任何一种经验都必须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重庆经验”能否被其他地区借鉴,而不是成为简单的个案?
  崔之元:就目前情况看,“重庆经验”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关注。当然,考察其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意义,还是需要从“重庆经验”的机理来考量。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的救市举措中得到启发。
  当前,西方金融危机中有两种救市方案之争。去年10月,美国前财长鲍尔森提出救市方案:用7000亿美元买银行坏账。但绝大多数民众觉得不公平,认为是用老百姓的钱救华尔街的富人。对此,国际投资大师索罗斯撰文称,用7000亿美元买银行坏账是没有效率的。必须用公共资金入股,即必须进行部分国有化,才是一个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救市方案。
  索罗斯认为,从公平角度来看,如果以后国有股有了收益,可以还给公众,救市就不是完全补贴富人;从效率角度来讲,7000亿美元如果作为国有股注入银行的话,可以带动8.4万亿安全资产。这一主张,与重庆增加国有净资本、带动社会资本的精神完全一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经验”的生命力。
  重庆经济 逆境中展现活力
  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的刺激下,重庆经济加快复苏,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实体经济回升明显。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增速在12%以上,随着整体经济形势日渐好转,重庆汽摩、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迅速回升,重庆今年有望实现GDP增长14%的目标。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工业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影响较大,重庆由于经济外向度较低,受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今年以来,随着国内整体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重庆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在逆境中乘势崛起。3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6月份全市工业同比增长12.5%,不少工业企 业乘势发展。长安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的背景下,重点开发自主品牌的微型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重钢厂在去年全国钢铁行业利润严重下滑不利 的环境下,仍保持了10亿元的利润,今年以来企业效益渐趋良好。此外,重庆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正逐渐恢复增长。
  重庆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首先得益于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也和重庆近年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扩大经济开放度密切相关。今年前 5个月,重庆的银行融资额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银行、金融租赁、信托、担保等金融平台十分活跃,不仅保证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也 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下一步,重庆将以工业经济为龙头,重点抓好全年工业投资1700亿元目标实现,进一步加大汽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 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全年GDP总量达到6500亿元。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